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走进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
一个是享誉世界的古老学府,历经千年沉淀,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时代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英才。
一个是全国工程机械第一方阵企业,以先导式创新发展思路为内核,在短短21年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成长,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习总书记说“创新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今后我们爬坡过坎必须要做到的。”同理,高校的商学教育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从课上到课外,也同样离不开创新。
创新,是湖大和山河共有的基因;
发展,是湖大和山河共同的使命。
10月18日,沐浴着主席的光辉,湖南大学EDP&山河智能企业移动课堂在山河学院2号培训教室隆重举行。山河智能党委书记吴文伟、人力资源总监肖伟、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姚艳虹、湖南大学EDP中心副主任石丹彬、EDP高管20班班主任吴新桔,以及EDP高管20班、22班学员共50余人参与此次移动课堂。
01--姚艳虹教授的精彩课堂
本次移动课堂围绕《识人与用人的艺术》开展为期一天的交流学习,由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姚艳虹主讲。这也是湖南大学与山河智能继今年正式签约校企人才培养协议后的第三次校企深度交流。
山河智能党委书记吴文伟对湖大EDP所有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向大家介绍了山河智能的发展及企业文化,强调了“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企业为人才提供平台”这一理念,并祝愿湖南大学与山河智能在未来的合作中,不断努力,共创佳绩。
EDP高管22班班长周铁军代表班级赠送企业岳麓书院学规,以此表达感谢。
随后,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姚艳虹教授带领学员们进入《识人与用人的艺术》课程学习。
姚教授扎实的学术功底,专业的实践经历,渊博的知识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受同学们喜爱,课堂爆发了一次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走对路,找对人”是企业经营成功最重要的两件事。姚教授的课程接着周六的内容,着重讲述了有关人员配置策略、用人策略、岗位胜任力等几个部分的知识。
大家在课程中分别做了气质测试、领导商测试,姚教授通过各类案例展示,不断带着大家去对应结果,强化不同气质的人如何管理、如何培养的路径,并且给到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应用工具和方法。
“适合比优秀更重要,文化价值观认同是首要的,公平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尊重”,姚教授强调。
02--重走习总书记考察路线
学习期间,学员们乘车前往企业参观文化展厅及生产园区,重走习总书记在山河的考察路线。
山河智能由何清华教授领衔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以"做装备制造领域世界价值的创造者"为使命和愿景,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工程机械为主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性企业集团,不断推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跻身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行列。
高管20班合影
高管22班合影
山河智能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产品的创新突破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参观过程中,在高管20班和22班学习的山河同学们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各事业部产品的主要功能,客户群体,以及在研发、制造、销售、售后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与解决方案。
“平时没什么机会接触到机械制造领域,这次有幸能近距离直面这些‘大家伙’,了解这些产品的用途,感到非常震撼!长沙不愧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有湖大等一批机械工程专业为强势学科的国内一流大学,有以山河为代表的诸多优秀企业扎根长沙,有政府良好的政策支持与鼓励,作为企业湘军的一员,真的倍感骄傲!”一位同学说到。
03--人力资源案例研讨
下午的案例研讨是本次移动课堂的重点环节。企业提前提交了7个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姚教授将其中3个有关人岗匹配、胜任力模型、九型人格应用等相对专业的问题,结合课程内容给到了同学们答案,其余4个问题则分别由现场的4个讨论组独立完成。
山河智能人力资源总监肖伟详细介绍了公司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发展的状况,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历程将公司目前面临的人资难题做了分享,他抛砖引玉的讲述让大家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为案例研讨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企业素材。
学员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仔细记录,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思考着攻破难点的“突围”方法。
姚教授让每组学员针对各自的主题案例进行激烈讨论,并在研讨过程中及时给予引导,现场气氛热烈,可谓唇枪舌战,金句频出。
以下为4个小组的案例研讨精彩实录:
问题1
业务骨干提到管理岗位上的角色转换,有什么好的办法引导?
第一组结论:
① 通过评估的办法,了解对方长处及短处,并对其短处进行培训。
② 给对方设立阶段性目标及规划,并分配指导老师。
③ 灌输企业文化,给予其目标感,使其明白带团队的重要性。
④ 创造机会,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对方在团队中的威信和地位。
⑤ 设立AB角,让B角协同他并给他一定危机感。
姚老师:
① 洗脑,让其明白他为什么要提到管理岗位。
② 测评,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如知识培训、列席比其更高层级的会议。
③ 实在难以转换,就仍然让他回归业务岗。
④ 在上任之前,可先安排他做B角。
问题2
如何解决新员工在工作中逐渐激情消退的状态,有什么好的办法引导?
第二组结论:
① 做到人岗匹配。
②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打造和传输。
③ 岗位职责要清晰。
④ 打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建立师徒关系,发放师徒津贴,师徒业绩达成给予奖励。
⑤ 分组竞争,每组均衡老人与新人比例。
⑥ 所有奖项都要有新人的指标,开辟新人绿色通道。
姚老师:
“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病”,要对其工作再设计,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
① 轮岗-提升职业能力。
② 增加责任。
③ 组织学习活动。
④ 要有团队活动,并进行团队PK。
⑤ 设计多种类奖项,最好是只针对新员工。
问题3
经过自己潜心培养的下属成长后提出到其他部门任职或调岗如何处置?每个岗位如何提前有效配置后备梯队?
第三组结论:
① 深层次面谈,了解其调岗的原因,对下一岗位做了哪些准备。
② 管理者要有意识培养B角接班人。
姚老师:
① 拦不住就帮员工分析下一个岗位于他的利弊。
② 要有B角人选,弥补员工转岗造成的损失。
③ 时刻要有后备梯队计划并有效实施,要考核分子公司总经理每年储备了多少后备人才。
问题4
在一个以项目制为主的公司,在项目极不均衡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用工方式来平衡项目进度,保证和企业用工成本控制?
第四组结论:
① 要区分该项目是以“利润”还是以“回报率”为导向。
② 区分项目的共性用工和差异用工,并进行有效资源分配。
③ 以“劳动用工”和“劳务用工”两种方式来平衡。
④ 培养员工多方面能力,以备旺季用工需求,薪资多劳多得。
姚老师:
① 一岗多能多干多得,对于长期用工,需要多储备5%的人员。
② 临时用工,可以采取外包或虚拟(借)的形式,降低人工成本。
③ 矩阵结构。
本次移动课堂走进山河,得到了老师及学员们的一致认可。“走进企业,聆听到的是真实的声音,大家一起讨论,对个人就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未来,山河智能与湖南大学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推陈出新,吸引更多优质移动课堂走进山河智能,助力公司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
湖南大学EDP培训中心,一直以来都为湖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是培养企业家的“高端智库”。而校企之间的合作,则能优化教学模式、拓展资源平台、提升办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学员和学员企业。未来,也希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我们,让企业与高校之后的交流互动更加紧密,相互补充,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