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88641390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110周年院庆名家讲坛 | 宋志平先生带出两家世界500强的5大经营秘笈

后退 打印友好页面


 

面对市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如何做到有效经营?

 

713日上午,110周年院庆名家讲坛——《经营致胜》专题讲座在岳麓书院隆重开讲。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李秀兰,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王靖夫,原湖南省航空局局长徐军,湘潭电化董事长刘干江,湖南黄金董事长王选祥,华自科技董事长黄文宝时代新材董事长杨军,金博股份董事长廖寄乔,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夏树人、副院长周忠宝、EDP中心主任李平、MBA/EMBA中心主任祁顺生出席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王靖夫主持。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夏树人在致辞中代表学院对现场嘉宾、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千年学府,百年商学的历史渊源。夏树人书记表示,今年是工商管理学院110周年华诞,学院将举办系列学术活动,本次宋志平先生的《经营致胜》便是110周年院庆名家讲坛第二讲,他相信今天的课程能启发每一位企业家在管理方面的思考,并在时代洪流中栉风沐雨,提升企业竞争力,勇毅前行。

 

宋志平先生首先谈到了管理和经营的不同之处: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目标是提高效率;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目标是提高效益。企业领导首先应是经营者,向内要做到自我修炼和钻研经营之道,向外要紧盯环境变化和勇于创新。企业领导应把管理下移,将工作重心从日常管理工作转向核心经营工作。

 

那么怎样经营好一个企业呢?宋志平先生从以下5个方面娓娓道来。

 

No.1

战略选择

 

宋志平先生认为,战略就是选择。在战略选择里,最重要的是设立目标,有了目标就可以缺什么找什么。顺序是先盯住目标,继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再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才是执行。

 

正确的选择意味着既要正确地选择业务,也要正确地选人。很多企业在选择业务时,来回变换也没能选到一个好业务;有的企业选好一个业务后,就一直扎实地做下去,坚持创新,做出成绩。所以,选业务至关重要,坚持做好更重要。

 

选人选业务哪个更重要?宋志平先生认为是先人后事,选人更重要。再好的业务没有对的人做,这个业务也做不成,企业家战略选择的正确性也无法体现。

 

如何选人?

一是政治正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只有人格厚重的人才能使得事业更长久,企业才能长久。

二是要选专业主义者、痴迷者。不要选什么都懂、万金油式的人,而要选非常专业,能够把一件事情吃透的人,这样企业才能成功。

 

如何选业务?

企业发展以核心专长为基础,业务的选择要侧重专业化,有限相关多元化,一个为主两个为辅。

业务要考虑自身是否有优势、市场是否有空间、商业模式能否复制、与资本市场能否对接。

选业务要风险评估、专业协同、收购团队、执着坚守。

选业务不能产能过剩、不赚钱、不熟悉、有明显的法律风险。

 

No.2

资源整合

 

现在几乎每个行业都存在过剩。例如,水泥产能过剩35%,再建一个硕大无比的水泥厂,是否必要?很明显,水泥行业需要的是整合。

 

当今世界,大企业基本都是依靠联合重组的方式整合起来的,所以今天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有些不见得是考验创造资源的能力,而是整合资源的能力。

 

No.3

资本运营

 

在此章节里,宋志平先生以自身经验现身说法。

 

“我在中国建材时管理了14家上市公司,就靠这14家上市公司去融资,而在国药时有6家上市公司。也就是说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它们旗下还有20A股上市公司,所以我那时一共管理了20家上市公司,通过一个上市公司群来进行融资。”

 

宋志平先生表示,资本市场支持了国企的改革、民企的发展、企业的创新,企业领导者不仅要重视产品市场的利润,更要重视资本市场的价值,资本运营很重要。

 

No.4

有效创新

 

创新不是说都要做高科技,创新既有高科技,也有中科技、低科技,还有零科技。零科技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1985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提出了零科技商业模式的创新。宋志平先生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非常重要。

 

但是,创新一定要有效,要有目的。创新有风险,但企业家的任务就是要规避或减少这些风险。有目的的创新实际上可以减少创新风险的90%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在谈到企业家时表示,企业家就是“创新+冒险”,当时属于机会遍地的早期工业时代,敢冒险、有“胆商”就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但到1985年,德鲁克在写《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时发现简单地“冒险”已经行不通,因此他认为企业家的本能是有目的地寻找机遇,企业家要敢于创新,创造财富,以此来平抑和减少风险。

 

今天的企业家也应如此,其能力的体现就是有效的创新,这是做企业家的一项能力。

 

No.5

机制改革

 

对当今社会而言,两极分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对企业家而言,企业创造的财富该怎么分配?这可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过去的“大锅饭”,平均主义,讲究了公平,却降低了效率。现在的企业讲究效率,但却引发公平的问题。宋志平先生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机制,即利用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正向关系来解决。

 

有了机制,财富可以得到更科学的分配,会创造大量的中产阶层,会平抑两极分化的风险。这样一来,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又兼顾了公平。因此宋志平先生主张在企业里大力推行共享机制。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的晋商就做得很好。每到年底,50%的利润分给东家,另外50%的利润中由掌柜和账房先生分一半,伙计们分走另一半。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工资和奖金,只是年底分红。今天的华为,国企的万华等之所以发展得很快,和这些企业内部有非常好的分配机制有关。

 

当年任正非4万元起家,也一度穷困潦倒,企业濒临破产,后来改成了全员持股机制,才有了如今的华为。华为在今天这样的高压之下,还能众志成城,是它的机制在发挥作用。

 

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机制都是它们的原发性动力。机制就是让大家都努力,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因此,一名有效的经营者也需要勇于尝试先进的分配方法,接受先进的分配理念。

 

管理要说复杂也很复杂,要说简单也很简单,谁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谁就找到了管理的真谛。“无论是在北新建材,还是在中国建材、国药,我最大的体会是理解人的心,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宋志平先生如是说。

 

听宋志平先生的课,一种舒缓平静、厚重谦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感觉油然而生,就像是和一位亲切的老师谈心,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对事情的来龙去脉阐述清晰,对事理的分析浅显易懂,对事情把控的尺度精准到位。

 

稳健中求进步;

发展中求质量;

变革中求创新。

 

希望企业家们记住宋志平先生的箴言,带领企业迈向新的台阶。

咨询电话:
0731-88639296

湖南大学高管教育(EE)中心 © 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长沙麓山南路11号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B110/A208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