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这个字眼从主持人唇齿间跃出时,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联想:“光明”“光线”“太阳”“时光”......
这些答案如同散落的星点,最终在湖南普斯赛特光电科技的车间里汇聚成“束”。
7月4日下午,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E中心主任李平老师、政企服务中心主任蔡艳萍老师、工商管理学院周昕老师、王跃武老师、EE中心常务副主任石丹彬老师等30余位师生,走进学员企业湖南普斯赛特光电科技总部,开启追“光”之路。
“在光与电的交响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企业家17年的坚守,一群追光者十年磨一剑的执着,以及传统制造业在数字浪潮中的破茧之路”,三创1班学员、泰嘉股份总裁谢映波接受采访时表示。
文字:陈松龄(营销13班校友)
图片:普斯赛特光电
1
初识:追光十七载的制造样本
步入普斯赛特投资5亿元、去年6月启用的新基地,现代化厂房内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三创1班学员、公司董事长刘德权介绍,企业从2008年广州起步,历经17年发展,已从8000家同行中突围,稳居行业第一梯队。430余名员工中,220名一线制造人员支撑着高效运转。
车间内,机械臂精准作业,电子屏实时跳动数据:“今日完成率94.9%”、“不良品率0.3%”。在定制化生产区,不同品牌订单要求各异,但数字化系统调度下的自动化生产线能无缝切换参数——这是企业耗时十年打磨的核心能力。品质检测区的“一键追溯”功能,可瞬间呈现批次产品的全流程信息。
此刻,阳光透过车间的高窗洒在流水线上,与机器运转的电光交织,仿佛在隐喻传统制造与数字技术的共生。
2
深探:数字化转型的“炼狱与重生”
“搞数字化不是选择题,是生死题。”座谈会上,刘德权掷地有声。他展示的转型时间轴,记录着一场艰辛跋涉:2014年投入300万上线基础ERP,2018年追加800万升级MES系统,2020年砸下2000万打通数据中台,2023年再投1500万完善智能仓储,十年累计投入超几千万。
其中最惊心动魄的是2024年11月智能仓储系统上线。前两次试运行均告失败,仓库人员连续奋战。第三次上线前夜,刘德权召集核心团队:“今晚我守在这,成了大家功成名就,败了我担责。”凌晨5点,系统稳定运行的提示弹出,在场者无不眼眶泛红。
如今,数字化指挥中心的“数据驾驶舱”实时监控运营,甚至能自动生成如“调整某参数可降能耗2%”的优化建议。刘德权比喻:“以前凭经验开船,现在靠雷达导航,虽贵却能避开冰山。”
3
破壁:不同维度的智慧共鸣
座谈交流火花四溅。宏大爆破总经理谢守冬关心投入回报平衡,刘德权坦言前五年基本“烧钱”,得益于政府数字化补贴缓解压力,但长远看,普斯赛特接亿元订单的人力成本比同行低6-8%,即是底气。谢守冬也分享了聚焦高价值客户、利用无人化技术开拓高成本区域市场的经验。
爱尔眼科人资总监马桂华关注利润与员工收入平衡。刘德权表示工资随市场及产能增长,并正推行“数据分红”——产线达标,团队可获额外奖金。这一思路引发优享口腔董事长赵孟佳共鸣,后者表示在激发员工使用数字化工具积极性上可借鉴此经验。
提及团队冲突协调,刘德权笑称自己是“首席协调官”,常以“酒局文化”柔性化解IT与生产部门矛盾,与严苛流程形成互补。
4
共生:跨界逻辑的灵感交织
讨论到新项目困境时,刘德权的坦诚令人动容。他研发的光控杀菌技术已获多项专利,却在推广中碰壁:“养殖巨头要么不信,要么觉得自己能搞。”
蔡艳萍主任从学术角度剖析:“数据闭环有四个层级,你们已完成业务层,下一步该挖产业层价值。比如把照明数据与家居、医疗场景结合,就能开辟新蓝海。”
李平主任精准点拨:“定位非卖产品,而是证明创造独特价值——如‘算清’能帮客户减少多少损耗。”刘德权频频点头,决意调整策略。
5
回响:穿越周期的微光启示
李平主任总结普斯赛特带来的三点珍贵启示:
韧性源于提前量:刘德权从2014年超前布局数字化,为行业下行周期备好缓冲垫。“政策红利永远给有准备的人。”
创新须接产业地气:数字化紧扣质量、交付、成本等制造业命门,从客户“麻烦事”中磨砺出定制化核心竞争力。
深耕核心,延伸价值:从照明产品到光健康研究,从工厂数字化到数据价值挖掘,不断拓展“光”的边界。
夕阳西下,厂区灯光渐次亮起。刘德权感慨:“17年了,每天最踏实的时刻,就是看到车间的灯亮着。”工商管理学院老师周昕、王跃武评价此次参访如同制造业“解剖课”,揭示了转型需一把手“赌上全部”的决心、团队“推倒重来”的勇气及对行业周期的洞察。
返程时,夜色中的普斯赛特厂区已成为一片灯海。车窗外,有人说起刘德权朋友圈的一句话:“借数字韧性穿越周期,以创新之炬照亮前路。”
或许,这就是制造企业最动人的生存哲学——不必做最耀眼的太阳,但若能成为穿透迷雾的一束光,便足以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
这场参访落幕了,但思考仍在延续。当不同行业的经验在交流中碰撞,当理论与实践在对话中融合,我们仿佛看到更多“普斯赛特”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