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生,波澜壮阔,击水三千。农家子弟出身,28岁中进士,30岁升为翰林院检讨,37岁那年他连升四级,短短9年从一个农家书生封侯拜相,屡立军功,权倾天下,并且仍得善终,还能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曾国藩亦然。曾国藩的一生虽然称得上传奇,但危机从来都是与传奇同在。但凡一个人,如果能被磨难吓倒,被风浪掀翻,就算不上是真英雄、真豪杰。
3月21日晚,EDP中心第11场线上沙龙活动由湖南大学EDP企业年卡学习项目和经典管理课程项目发起,特别邀请到李兵教授带来主题为《贞固不摇,屡败克振 ——曾国藩的解困之法》的交流,吸引了近三百位同学参加。
以下为本次沙龙的干货整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Part1 老师分享
在老师分享环节,李兵教授以其透彻的研究、幽默的语言和通俗的表达,借由曾国藩的家书、日记和奏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曾国藩三次解困之法。
壹
树立远大目标建湘军
过 程 简 述
大开杀戒—→开了清德—→提拔亲信塔齐布—→与鲍起豹矛盾激化—→湘勇与绿营内斗—→遭遇人生的滑铁卢—→长沙创业失败—→移驻衡州找出路—→创建湘军—→树立以“卫道 ”的目标
启 示
在困难、危机之下,如何尽快摆脱困境,在于企业家的胆识和追求,在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胸怀,并以此为基础所树立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的价值体系和分配制度。
贰
转变自己心境再出山
过 程 简 述
水师在湖口被分割包围—→曾国藩坐船被烧欲殉国—→攻克湖口的惨烈—→遭遇信任危机—→奏参江西巡抚陈启迈—→曾父过世回乡丁忧—→朝廷拒绝再出山条件—→文正患抑郁症—→以黄老之学修心—→接上谕后立即复出—→将黄老之学用于工作
启 示
在困境时能学习、反思过去、谋划未来, 其实是消除焦虑的最重要方式。
在困境中,可以切断一些信息渠道,让自己真正静心。
叁
大功告成后保全之法
过 程 简 述
攻破南京—→曾国藩将功劳推给朝廷—→清廷斥责曾氏兄弟抢夺—→曾国藩否认有“圣库”—→以李秀成供词予以否认—→曾国藩否认其弟抢夺—→处死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裁撤湘军—→曾国荃回籍
启 示
人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志节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赏,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命清高;在有能力时也不宜过于激进,宁可以退为进,也不要太过于冒进。
Part2 互动交流
李兵教授的讲学内容丰富、旁征博引、见地精辟,引人深思。老师分享结束后,现场同学提出了疑问。
提问:曾国藩大器晚成,为何在30岁之前没有明显成就呢?
李兵:
①古代读书、考取功名条件有限,30岁之前没有成就属于正常现象。
②曾国藩的崛起也是因为有“太平天国”这个契机,时势造英雄。